近期,中国食用油产业面临严峻挑战,据报道,黑龙江省超过80%的油脂生产企业因缺乏原料大豆而处于停产状态。一直以来,东北大豆以其优质闻名,但现实中,中国大豆供需失衡,从生产大国变为进口大国,进口大豆的依存度已超过60%。超市里常见的食用油品牌,多数源自海外。
而目前进口转基因的菜籽油已经被应用到多个领域,甚至已经蚕食中国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市场,未来政策监管和技术手段都将不断升级,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,需严格遵循国家政策,从种子、种植、加工、营销等全产业链出发,确保食用油安全健康发展。
年,行业还因为餐饮业萎缩,以及中储粮入市食用油行业,再加上14年年调和油必须标注调和产品比例,2014年食用油企业还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。
金龙鱼,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,近期遭遇了严重信任危机。由于被曝出煤制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事件,其股价遭受重创,市值蒸发6500亿人民币。尽管金龙鱼坚称其产品符合国家要求,但公众的质疑并未平息,抽检呼声高涨。
外资企业在中国食用油市场的介入,多数发生在2003年之后,当时国内企业为满足对大豆的需求,开始大量进口美国大豆。 这一时期,由于对外国大豆的依赖加深,中国食用油行业面临了一定的外部风险。例如,2003-2004年大豆危机期间,全球大豆价格波动对中国食用油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国产食用油的危机引发国人的思考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产食用油开始慢慢退出市场,转而成为外资控制着我国的食用油产业。郎咸平曾说:“你们炒菜用的油金龙鱼、鲁花、福临门统统都是外资,中国的粮油价格和供需是无关的,而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决定的。